讓人驚聲尖叫的惡魔 "蟑螂"
- 巨人 綠
- 4月1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4月17日
蟑螂幾乎可以說是台灣人共同的惡夢。一旦出現在家中,常常讓人連夜做惡夢、坐立難安;若是出現在餐廳,更是一場嚴重的食安危機。牠們幾乎無所不在,生命力極強,在各種惡劣環境下仍能生存,這一點也讓人聞之色變。
蟑螂特別偏好潮濕、溫暖、且有食物殘渣的環境,因此廚房、浴室、垃圾桶附近常是牠們的溫床。
[害處]
傳播病菌
因為經常在垃圾堆、廁所和下水道等不乾淨的地方活動,牠們的身體和排泄物可能帶有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、李斯特菌等病原體,進一步污染食物與餐具,導致腸胃炎、食物中毒等疾病。
誘發過敏與氣喘
蟑螂的排泄物、脫落的皮屑與屍體乾燥後會變成過敏原,對兒童或氣喘患者尤其危險。根據研究,長期暴露於蟑螂過敏原的環境中,會提高氣喘發作的風險。
破壞居家物品
蟑螂會啃食紙張、衣物、電線絕緣層,造成文件損壞或電器故障。
牠們甚至會藏匿於電器內部,影響運作與安全性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台灣常見的蟑螂主要為以下兩種:


美洲蟑螂(Periplaneta americana)
外型:大型蟑螂,體長約3至4公分,外觀呈紅褐色,背部有淡黃色的邊緣。具備飛行能力,移動快速。
出沒地點:大多於下水道、排水孔、浴室等潮濕陰暗的地方,偶爾會因氣候變化或管線問題入侵家中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德國蟑螂(Blattella germanica)
外型:體型較小,約1.3至1.6公分,呈淡棕色,背部有兩條深色縱線。
出沒地點:大喜歡躲藏在溫暖潮濕的縫隙中,像是廚櫃、微波爐、冰箱後方等地。繁殖速度極快,由於數量多、活動時間集中在夜間,很容易造成嚴重的蟑螂問題,是居家防治的頭號目標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Comments